大清亡于“爱国者”
爱国:本意是忠君。朕即天下,即国家。忠君者,爱国也。
爱国者:忠于朝廷的人。人类自古,主流社会都不当与官府二心者为爱国人士。
爱国主义:关于爱朝廷的主张。
1911年,大清帝国亡了。貌似亡于起源于一场规模本不大的武装叛乱。上个世纪的前一个辛亥年大清亡国了,亡于一场并不轰轰烈烈的革命。
1911年,大清帝国皇帝的“人民子弟兵”有36镇。辛亥革命打响推翻大清帝国“第一枪”的,是武昌那一镇的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。满员编制应有659人。造反的新军控制武昌时,革命军也就3000多一点人马。当时,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控制的大清军队约45万人。袁世凯的新军中一个革命党士兵也不曾“涌现”,北洋军的势力比革命军的强大不知多少倍,要扑灭群龙无首3000人的星星之火,有何难?60年前,熊熊燃烧的太平天国不是被扑灭了吗?然而,这些个吃皇帝俸禄的爱国将士们,不是作壁上观,就是纷纷对叛党予以响应。
为什么?不知道!但,从接下来的演变来看,还是能发现端倪的。曾经向“老佛爷”告密的袁世凯,作壁上观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——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和总统。原来,大忠臣们都有自己的小九九,为的是在即将到来的“新中国”谋求新的地位。
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。大清皇帝拥有天下,坐有江山,理论上可以指挥每一条枪。但是,那些枪尽然在社稷危在旦夕时射不出子弹。原来,那些个开口“万岁”闭口“忠君”爱国的将领都跟“革命党”是一路货,都是些吃饭砸锅的“贼”——爱国贼。
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: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!”历史已经告诉我们,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!”是成立的,那么枪杆子保卫政权就是不靠谱的了。如果枪杆子一定能保卫(帝国)政权(不跨),那么枪杆子里面又怎能出(新)政权呢?强大的大清帝国和苏修帝国又怎么会亡国呢?
大清终于亡了,亡于如同贼一样的——爱国者。
评论